项目位于顺德北滘镇碧江古村承德公园与碧江小学旁,公园是明朝祠堂遗址,而项目基地是清末当铺储物楼,已荒废接近20年。我们与不同行业的朋友发起了⌈附近营造⌋,在申请的项目得到顺德社创中心的基金支持后,承租下当铺储物楼并改造,希望它未来能成为一个开放的、能承载不同的活动的同时与周边社区产生更多联系、留下时间印记的空间。
开放团队的属性与本来具有防御属性的当铺储物楼在建筑形制上,会容易产生冲突,如5米高、半米厚的红砂岩石墙、窄高的深达半米有余的门洞、室内与公园一米多的内外高差,整个体验像是进入堡垒或密室,使人容易产生抵触心理难以接近。
在门前的承德公园,周边是个富有生活气息的老居民区,周边有本地几十年的村民,也有外来务工的新居民。早上7、8点,有老人家出去买菜、孙子散步,有开摩托车带孩子上小学的;9点,伴随早上的阳光,公园开始变得热闹,几个阿伯陆续地来到公园,在亭子下聊最近地国家民生,还会放着上几个年代的港台流行歌;中午,大家回到附近的家里午饭,而来公园里的FULL沙律的人慢慢变多;下午2点多,阿姨们也又按时上班,在公园的亭子玩牌消遣;到了3、4点,不少人在树荫底下乘凉,有路过公园歇息喝水的、也有照看在公园玩耍的小孩;4点半,承德路上车子变得很多,有摩托车、单车、三轮车、小车,家长在公园或路边等候,小学生在侧门放学大多会冲向承德公园,在树下在亭子下与同伴跑几圈才消停,这是公园一天最闹腾的时刻了;慢慢地,路上又变的通畅,公园变得安静;夜幕渐降,7点多,饭后的周边居民会在公园周边散步,在灯下聊家常,也有几个邻居小孩子自己出来玩的,直到晚一点父母出来叫回家休息;这里没有广场舞,却有了更多细碎的家常话语。不同的人群都很愿意在这公园驻足停留,而公园里低矮的亭、高低错落的树丫这些聚人的角落,共同构筑着底层宜人的尺度,启发了我们。
户外部分,我们用简单的方式重塑了当铺的天井与门前巷道。如使用清理出来的剩余材料,通过分段台阶把公园与当铺室内外连接起;利用新做的镜面门洞,反射周围环境,削弱身体对深门洞的感知;同时保留了门头野生植被与天井的树木,作为公园植被的延伸,视线得以延续。通过步行节奏、视线、风景的延续等,适度消解固有的高差与阻碍感。
室内空间,我们通过置入有排气功能的倒立三角结构屋面,为原本围合感强烈、局促的空间带来了视觉的流动;四面阳光板幕墙也为原本阴暗的内部带来充足的光线,有机会让人们在室内感知一天的天空变化。当人们在公园拾级而上,经过天井走入室内,视线不经意地沿墙顺着天花望外,与日出日落的阳光相遇,思绪再次引向远方。到了晚上,从半透幕墙渗出的灯光为公园与路人带来了温暖的指引。
因为经费有限,在设计之初,我们制定了材料及做法原则,最后大量利用建筑本体及附近资源完成了大部分的施工:
1、当铺清拆的材料大多数回收利用,减少了很多“建筑垃圾”与搬运:
- 室内混凝土地面(用屋面碎瓦片做骨料)
- 室外铺地(清理的旧砖石板)
- 社区厨房,根据最后余下的旧木梁、钢材、阳光板,进行设计与施工。
2、除了钢结构,其他师傅都是本村村民,住得很近
3、80%材料五金在一公里内采购完成